首页> 资讯 > > 详情

赣州经开区:探索建立全链条垃圾分类“闭合圈”|全球报道

2023-03-05 00:10:02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赣州3月3日电春风送暖万物新,垃圾分类正当时。在赣州经开区,一阵阵“绿色春风”吹进了城市街头、百姓心间。赣州经开区通过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重点环节,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加快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

前端盯分类 分出“精活儿”

“小朋友,废旧纸张、塑料袋都属于可回收物,要投进蓝色的箱子里,记住了吗?”走进赣州经开区桃芫安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正在指导小朋友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相关资料图)

志愿者指导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廖祺 摄

前端分类投放是整个链条中的“难点”、“堵点”,赣州经开区创建“基层组织+志愿者”指导分类模式,发挥社区居委会组织作用,通过发动党员干部、物业人员、网格员等各类志愿者开展“桶边督导”,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不愿分、不会分、分不清的问题,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精准率。

健全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是引导居民正确分类的基础和关键。“建成的四分类垃圾亭相比之前的二分类垃圾亭更加全面,从源头提高垃圾分类精准度,大大减少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成本,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赣州经开区公服中心公共环境科赖如华介绍道。

据了解,自从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赣州经开区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在全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全面配置分类投放设施,目前已完成220座四分类垃圾亭建设,实现垃圾分类设施中心城区全覆盖。

中端盯收运 分出“细活儿”

“根据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要求,我们将收集来的垃圾进行‘细分类’,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建立不同的‘细分类’清运线路,运输至不同的垃圾收运站点,让垃圾有‘家’回,回对‘家’。”赣州经开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陈昱介绍道。

环卫人员正在小区进行分类收运。廖祺 摄

另外,该区加强垃圾分类收运管理,通过详细划分垃圾收运责任区域,定人定岗定点开展细分收运,居民及商户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定点垃圾桶内,由第三方公司定时收集、统一清运,推进居民生活垃圾收运规范管理。

据悉,赣州经开区中心城区已设置垃圾收集点420个,配备有害垃圾专用运输车3辆、可回收物专用运输车15辆、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5辆、其他垃圾专用运输车162辆,严格落实环卫分类收运作业精细化,有效减少了混装混运产生的二次污染现象。

末端盯处置 分出“巧活儿”

优化末端处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近年以来,赣州经开区不断革新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引进便捷高效的就地化、小型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巧利用”。

工作人员正在收集有机肥料。李漱瑜 摄

“我们这台设备就像一个消化垃圾的怪兽,‘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的是有机肥料。废水废气体处理后直接从市政污水管网排出,油作为生物柴油、渣作为园林肥料都可以进行二次使用。”上海艺迈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姬亚龙正在介绍赣州经开区管委会食堂投入使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这套设备的运用,不仅实现了厨余垃圾就近就地一体化处理,还为推进厨余垃圾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样本。目前,赣州经开区已建成5座小型化、就地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8吨,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同时,全区其他垃圾经过收集、压缩后运往王母渡焚烧发电厂处理。目前,全区垃圾产生量和终端实际处理能力基本持平,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一条龙、巧循环。

据悉,下一步,赣州经开区将继续着力构建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全链条闭环分类系统,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更上新台阶,助力打造“无废城市”经开模式。(廖祺 康福平)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

上一篇: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全球播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